鋰電池循環永續責任聯盟成立
建置台灣首個鋰電池閉鎖循環經濟生態系
隨全球ESG及碳中和趨勢演進,在地化的鋰電池回收再利用成為重要且急迫的議題,對此,台灣鋰電池資源產業協會會員-名仁資源科技、聯友金屬(7610)子公司聯友能源與康普集團(4739)旗下天弘化學(7742),三家分屬汰役鋰電池產業上中下游的本土龍頭廠商,於9月24日宣佈共同組成汰役鋰電池B2B(Battery To Battery)策略聯盟並舉行簽約儀式,提供台灣鋰電池業者一個符合國際規範的回收處理管道,有效達成在地化稀貴資源循環利用,低碳足跡與資源永續發展目標。
總統府何志偉副祕書長表示,賴總統非常重視淨零碳排及環境議題,很榮幸代表前來見證台灣第一個鋰電池閉鎖循環經濟生態系成立暨鋰電池循環永續責任聯盟正式簽約的關鍵時刻。早期一般認為資源回收循環再利用很浪費錢,但隨著時間及觀念改變,在產官學共同努力協助下已逐漸形成一個重要產業,而這也是當前國家的一項重要政策,這對資源有限的台灣特別珍貴,感謝業者在產業的努力為國家社會做出貢獻。
福邦證券金融集團董事長黃顯華表示,福邦證券團隊很高興能看到3家重要輔導客戶在循環經濟及永續發展上的合作,這3家公司的合作實現閉鎖循環的一個創新解決方案,不僅符合國際標準,也預示了台灣在全球資源循環利用上的新高度,他們的努力不僅能讓稀貴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更為我們邁向零碳足跡和資源永續發展目標鋪平了道路,並為推動循環經濟與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鋰電池循環永續責任聯盟是由聯友能源、名仁、天弘三家在地實廠化處理的龍頭廠商所組成,其中,負責上游回收的名仁資源是由全台最大廢車處理回收廠-銘福集團獨資成立,是國內回收電池專業處理的先驅;負責中段製程純化的聯友能源為聯友金屬(7610)100%持有的子公司,主要從事鈷鎳鋰二次資源循環回收及製造;聯友金屬為國內唯一以「循環經濟」概念進行鎢、鈷等稀有金屬之二次資源循環回收及製造的公司,為蘋果、台積電等綠色供應鏈的一員,並為「全球鎢金屬重要供應夥伴」;而負責後段製程的天弘化學為康普材料(4739)持股63.99%之合併子公司,多年來致力研發濕法冶金萃取與純化技術,近年完成鈷系化學品擴產,主要產品為鋰電池正極材之原料-硫酸鈷,已成為國際電池廠及車廠供應鏈成員。
隨全球ESG及碳中和趨勢演進,在地化的鋰電池回收再利用成為重要且急迫的議題。隨著電動車普及化,2034年二次鋰電池廢棄量將快速增加至約2萬噸,是目前的20倍之多,若未經妥善處理,恐造成環境極大隱憂。本次三方策略聯盟合作,將由名仁資源進行國內汰役鋰電池的物理拆解及破碎前處理,聯友能源對處理後之電池黑粉進行高值化萃取及純化,提取高價金屬鋰、鎳、鈷等元素,再由天弘化學精煉成車用級電池正極原材料,回到電動車電池供應鏈,完成鋰電池再循環。
聯友金屬總經理吳永中表示,依照去年8月最新公布的歐盟電池法案,2031年新製造的鋰電池再生材料最低使用比例,稀有金屬中的鈷將倍增至16%、鋰增加至6%、鎳提高到6%,2036年增至26%、鋰增加至12%、鎳提高到15%,如何獲得這些龐大再生稀有金屬材料,成了全世界電池材料供應廠必須面對的艱難課題。透過本次策略聯盟,將成功打造鋰電池回收再製造的一條龍生產流程,為台灣鋰電池產業帶來降低製造成本、延長產品生命週期、減少碳足跡與碳排量、減少稀有金屬進口需求,以及鋰電池國產化製造等閉鎖循環經濟效益。
吳總經理進一步表示,參考環境部及工研院資料預估統計,隨國內電動車及電動巴士及儲能快速普及,需汰換除役的鋰電池將從目前約1,000噸,大幅成長30倍至2034的30,000噸,而汰役鋰電池中的鎳、鈷、鋰等稀有金屬的總回收再處理價值亦將從目前不到5億元,倍增至2034年的42億元,國內汰役鋰電池的回收處理具有相當高的經濟價值。依照目前建廠成本計算,要成立一家新的汰役鋰電池2萬噸處理製造廠,單單建廠及設備金額高達40億元,因此聯友本次與名仁及天弘兩家上下游廠商,共同組成鋰電池循環永續責任聯盟,串聯目前各自的廠房設備及製程,期望發揮聯盟整合綜效,增加產業競爭力。
目前台灣在地汰役鋰電池的回收處理各家業者停留在零星點位處理,甚至將稀貴國內資源銷往他國,而外部環境伴隨而來的,是歐盟新電池法的嚴格訂定,明確規範再生材料使用比例與實施期程。此次三方共組的鋰電池循環永續責任聯盟,完整規劃汰役鋰電池回收製造處理程序,提出有效且具競爭力的資源循環利用解決方案,希望落實國內稀貴資源循環再利用,打造全台首座在地Battery to Battery汰役鋰電池閉鎖循環經濟生態系,期達成「鋰電池零廢棄未來」的目標,落實環境永續的使命,與政府攜手朝向台灣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向前邁進。